石牛乡:做活 “竹” 字文章,壮大村级集体经济
2025-06-25 09:41:1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李娟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9639

新双峰客户端6月25日讯(通讯员 李诚健)在双峰县东南部,藏着一片绿意盎然的 “湘中竹海”—— 石牛乡。这里辖 30 个村、1 个社区,19 万亩林地,其中楠竹12 万亩,2022 年荣获 “中国竹木之乡” 称号。近年来,石牛乡依托资源禀赋,做活“竹”字文章,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,将 “竹” 字文章写得有声有色。

发展竹加工业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通过引进资金,采取村集体入股的模式,一批竹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仙鹅村率先创办竹制品加工厂,生产竹筷、竹凉席等产品,尽管刚开工生产,但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,预计将为村集体带来可观收入。如九峰山村于2024年创办竹笋加工厂,当年营收130多万元,村集体增收4.8万元。

开展竹林流转,增加营林收入。仙鹅村通过流转 4000 亩竹林地,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营林增收之路。村 “两委” 雇请相对廉价的劳动力,进山轮番砍伐楠竹。按当前行情,楠竹每吨售价 500 元左右,刨去 280 元 / 吨的人工费和 50 元 / 吨的运输费,村集体每吨可纯赚 120 元。以每亩产楠竹 2 吨计算,这几年已为村级集体增收 48 万元左右,预计今年仅楠竹一项村级集体收入就能达到 20 万元。此外,这一举措还为部分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,有效解决了就业困难村民的就业问题。

除了自营式的竹林流转,居间服务模式也在石牛乡蓬勃发展。杉式村、新源村、采丰村等村,通过流转 2 万多亩竹林,先以每亩 40 - 50 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到村集体,再以每亩 60 元的价格流转到竹加工企业或合作社,村集体通过赚取差价,共为各村增收近 60 万元。这种模式不仅让村集体获利,也为竹加工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,实现了互利共赢。

发展竹林下种植,增加集体收入。在探索竹资源综合利用的道路上,石牛乡还将目光投向了竹林下的广阔空间。七帐村、山口湾村、新源村等村利用楠竹低改林,大力发展林下种植,共种植黄精等药材近 1000 亩。尽管目前尚未产生效益,但凭借黄精等药材的市场潜力,预计未来将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收入。

一审:王宏毅

二审:欧阳亚辉

三审:刘郁鑫

总编:刘颂阳

责编:李娟

来源:双峰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